PG电子再看1974年第1期《中国摄影》当时主流视角里的中国原来是这样
发布时间:2024-04-26 13:58:33

  PG电子再看1974年第1期《中国摄影》当时主流视角里的中国原来是这样小编在整理历史资料时候发现,1974年时期发行的《中国摄影》第1期杂志中的这些老照片,拍摄水准是真的高。不禁暗自感叹,便对部分照片进行修复后,整理发布出来,方便大家都能够欣赏到当时摄影师们拍摄到的摄影作品。

  这张照片是“橙前启后”小编从杂志的封面上截取下来进行修复过后的,拍摄于1973年秋季的江苏省兴化县的县粮库,单从照片来看,确实反映了当时粮食满仓的丰收景象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从摄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张照片实现了绝佳的视觉构图。

  杂志内容的第一页是毛主席在庐山时候的一张经典照片,是由当时的摄影师李进拍摄到的。这张照片再后来的各大画报和宣传物料上也经常见到,也是拍摄的非常经典的一张摄影作品。照片中毛主席的笑容尽显海纳百川的领袖气质。

  这张照片是当时的摄影师杜秀咸拍摄到的,毛主席和周恩来等同志在会场上的一瞬间。旁边这位穿着绿色军装的男子能够坐在毛主席的另一侧,想必在当时来说也是不一般的人物了。再看后排左侧第一位这位笼着白色头巾的,看起来像是当年非常有名的农民副总理?

  这张照片是当时的摄影师王景仁拍摄的一个工厂里的工友们正在认真学习当时的文件,对于学习的主题内容,不必小编多说,大家看图中就能知道。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张桂玉拍摄到的天津站的工人们正在研究儒法斗争史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大家兴致勃勃地学习讨论着,这种深度场景化的照片,在那个时代的宣传资料里似乎比较常见,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摆拍的?单从面部表情来看,还真的不太像是可以摆拍出来的。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敏钟杰于1974年3月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河曲马场,这里曾经是甘肃省牧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照片中的宣传栏上采用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宣传,引起广泛关注。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宋佑民拍摄到的,当时的妇女同志们誓要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画面。从照片中书写在这张白纸上的内容来看,此时正是妇女权益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看见她们满面的笑容,可见她们是打心眼里感受到喜悦和快乐。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伍振超于1974年4月拍摄的当时在西沙群岛的武装战士民兵班长吴先锋同志,英勇的战士坚守祖国疆域领土完整,可见责任重大。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任明福于1974年4月在高空飞行时候拍摄到的人们空军保卫祖国领空的珍贵画面。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伍振超拍摄的当时在西沙驻守的战士们收听中央广播电台时的情景。体现了远在南海的战士们一颗红心向北京。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伍振超拍摄到的某战地炊事班的珍贵画面。作为战地执行后勤工作的战士,他们分工明确,积极作为,展示出了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张照片是由摄影师张海山在1973年9月乘坐飞机时从高空拍摄到的当时大庆油田各类油品灌区群,远处是辽阔的大庆油田。表现了大庆油田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生产建设场景。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李春耕拍摄到的由上海造船工人自主设计制造的两万五千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展示了当时我们国家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而获得的巨大成就,建造这么大的浮船坞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在照片中的红色条幅上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姜勤拍摄到的当时正奋战在炼钢炉前的工人们,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顽强拼搏,才在那个历史时代中为中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苏楠拍摄的吉林化建一公司管道加工斑李国才小组,9为工人师傅围坐在这台车床旁边,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研究攻克一项技术难题时的画面。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邓永庆于1969年11月拍摄到的金沙江畔一个工地上的情景,当时已近黄昏时分了,工人们依然战斗在成昆铁路线上,正在铺设钢轨。成昆铁路修建在四川和云南两省之间的山水沟壑之间,沿线山高谷深,地质复杂,气候多变。这条铁路要穿过大小凉山,横跨金沙江。那个年代的工人们普遍都有这种自愿加班加点干工作的精神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杨克林于1973年2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拍摄到的藏族牧民移居塔公新村时候的画面,人们脸上温暖祥和的笑容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民众内心的真实情感。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游云谷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拍摄到的人们正在把“农业学大寨”积极落实,变成现实时的画面。出了推土靠推土机外,其他的还是靠着人力在艰苦工作。

  这是摄影记者游云谷拍摄到的一个农村秋季丰收时的场景。看来这又是一个丰收年,院子里紧张忙碌的人们正在收拾的着粮食,就是不知道这么多粮食,按照公社大锅饭的方式,分发到每家每户手里,还有多少粮食?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赵常吉拍摄到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红旗渠的实景,这个工程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壮举,迄今为止这里依然还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杨王拍摄到的人们进入兴安岭深山之中去伐木时的情景。那时候伐木还不犯法,人们脸上洋溢着笑意。现如今伐木是要经过批准报备后才能进行。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徐邦于1972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拍摄到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公社社员们正在忙着收割这一年新产棉花时的情景。新疆棉花有口皆碑,确实是举世瞩目一等一的好棉花。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汪阳春于1972年9月在安徽省怀宁县新洲公社拍摄到的一位贫农老大娘正在为这位下乡知识女青年缝补衣服破口时的画面。这在当时能够反映俩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一种非常融洽团结的关系。在当时是非常符合时代主旋律要求的。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刘非拍摄到的一位藏族赤脚医生深入群众生活,和老百姓开心畅谈的画面。这画面真美好,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般的画面。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石少华拍摄的现代京剧《杜鹃山》的剧照,照片中这位女战士带着手镣,大义凛然的战斗英姿,足以吓退拿着闪光刺刀的敌人。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高宏在1973年12月中旬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拍摄到的一间教室中,一位老师正在为学生指导写稿件的画面。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李可明在1972年11月拍摄的吉林省辽源市渭津公社卫生院,下乡的赤脚医生们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在社员家中,为病痛的患者进行现场手术时的情景。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王洪俊于1974年月拍摄的北京体育馆场外游泳池拍摄到的孩子们正在学游泳时的画面,大多是4-6岁的小孩子在学习游泳,有男孩,也有女孩。

  这张照片是记者李先福拍摄到的某委员会负责检查卫生的老大娘和社员们在一起的情景,这位少先队员正在帮着老大娘张贴“清洁”的标识。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陈雷生拍摄到的当时自行车运动员们日常训练的画面,在运动员们刚好经过这座大桥时,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一珍贵的时刻。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唐禹民于1972年4月拍摄到的一所小学的教室里,一群小小乒乓球爱好者们正在观看同伴打乒乓时的情景。虽然那时候的拍子和球桌这些装备都很粗糙,但那时候玩的是真的开心。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朱力于1973年5月在安徽省滁县渔场拍摄到的。这个清晨,渔民们在渔场收网捕鱼。

  这张照片是摄影记者拍摄的一个农贸市场的一角,新鲜的蔬菜刚刚开始售卖,人们干的热火朝天的。不知道是不是山东的某蔬菜基地,也有可能是河北某地。

  本期最后一张照片,让我们来看看由摄影记者陆长坤拍摄的居住在川北密林中的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萌宠万分。

TOP